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“腊八节”,从先秦起,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,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。历史上,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,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
北齐时期,魏收在《腊节》描述道:“凝寒迫清祀,有酒宴嘉平。宿心何所道,藉此慰中情。”写出寒凝大地、数九隆冬时节,人们在桌上摆上酒肉以祭祀百神,感谢百神的福佑。
晋朝裴秀在腊日这天,参与官府祭祀百神仪式。听着司仪向百神报告人间“年丰人顺”,祈求上苍保佑“风调雨顺,万事如意”时,他提笔写出诗词《大腊》:“日躔星记,大吕司晨。玄象改次,庶众更新。岁事告成,八腊报勤。告成伊何,年丰物阜。”
“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侵凌雪色还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条。”这是杜甫的《腊日》。从诗中可以看出,往年腊日天气寒冷,温暖离人很遥远,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,冰冻全消。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,纵酒狂饮欢度良宵,但此时此刻,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,不能随便走开。
宋朝陆游的腊八节过得清新惬意:“腊月风和意已春,时因散策过吾邻。草烟漠漠柴门里,牛迹重重野水滨。多病所须惟药物,差科未动是闲人。今朝佛粥交相馈,更觉江村节物新。”虽是隆冬腊月,但江南已经开始回春。无论是柴门里淡绿的小草,还是野外放牧的牛儿,处处透着春的气息,人们相互赠食腊八粥,更感觉到清新和睦的气息。
清代李福的《腊八粥》写出腊八粥的制作:“腊月八日粥,传自梵王国。七宝美调和,五味香掺入。”在古代,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,指米谷豆果杂成。要说熬腊八粥的盛况,当数清代夏仁虎的《腊八》为最:“腊八家家煮粥多,大臣特派到雍和。圣慈亦是当今佛,进奉熬成第二锅。”民间、宫廷好一个粥香袅袅、鼓乐声声、供佛谳廷的腊八盛典。
清朝在腊八这天,有赐粥给大臣和百姓的风俗。清朝道光皇帝有首《腊八粥》:“一阳初夏中大吕,谷粟为粥和豆煮。应时献佛矢心虔,默祝金光济众普。盈几馨香细细浮,堆盘果蔬纷纷聚。”(冯永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