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的德州民居

80年前的解放北路

80年代的三八路

民居胡同

居民小院

    自明洪武三十年德州设卫筑城以来,城里建筑主要以衙署、驻军军营、粮仓及配套设施为主,民宅并不多。当时部分居民以贩盐和打渔为生,居住在北厂到石家园的沿河一带,所居房屋多是结构简单的土坯房或草房,零零散散地分布着,没有布局可言。永乐九年,州卫同城,德州城布局进行了第一次规划, “召集四方商旅分城而治”。
    德州漕运、商业发达,最先发迹的船户、商人们在老城率先置地建房。商民贸易往来密集的市场街、当铺街、南门里街、豆腐巷、小西门一带率先成为人口聚集地,所建房屋虽然较为简易,但基本具备了德州民居的雏形。
    德州有句老话:东门贱、西门贵、南门富、北门穷。此说源于以二郎庙和城隍庙为中心的老城四门,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德州居民择居方位的心理。
    出了东门就是乡村,且有大水沟和陈公堤阻碍交通;西门沿运河,御道直达京城,附近有高贞观和文庙,寸土寸金;北门犯太岁,是处决犯人时走的城门;南门门里商铺林立,门外是农民进城买卖、歇脚的重要集散地。所以富裕人家置地建房多选择在南门外、西门里,而一些贫苦居民则选择在城东居住,城西方向居住的多是官僚、驻军。当时,家住城西和城南是值得炫耀的。
    旧时,德州城即使是富裕人家也很少住四合院,城中以居三合院的家为多。
    三合院包括正房和东西厢房。正房一般有3间或5间,东西厢房2至3间。正房中间那间称为明间,有后窗,前设左右两灶,与两侧卧室的土炕相通,土炕上铺放苇席,席上放被褥,夜放昼叠。屋里摆有大衣柜、桌椅等家具,以西为上,供长辈居住。最东面一间是厨房,与卧室相通,灶台后面的墙上挂秫秸插的碗碟架子,还有竹制的筷子笼子。厢房一般是牲口栏、粮库或磨房。厕所的位置很重要,视大门位置而定,如大门朝西南,厕所会建在东南;如大门朝东南,厕所则建西南。穷人住的多是土坯房、草房,邻近房屋并排排列。房子经历风吹雨打日晒,要么漏雨,要么墙皮脱落,屋里屋外还经常出现老鼠洞,修房是每年必做的事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